设为首页 - 加入收藏
您的当前位置:首页>新闻资讯>正文

“税力量”助推 广西汽车产业高质量发展

编辑: 时间:2021年12月11日

据汽车工业协会数据,2021年1~10月,上汽通用五菱股份有限公司生产的宏光MINI EV以30.45万辆蝉联销量榜冠军,销量是第二名的2.7倍,且连续4个月进入轿车榜前三。这是近年来广西聚焦“双碳”目标推动汽车产业高质量发展的一个亮丽缩影。

据了解,2017年以来广西汽车产量连续多年排在全国第五位。今年1~10月,广西汽车产量继续保持两位数增长,汽车产业恢复好于全国平均水平。尤其是新能源汽车方向,1~10月广西新能源汽车产量同比增长2.5倍多。

这些成绩的背后,离不开广西税务部门针对汽车产业高质量发展实施的一系列税收服务新举措。

以税资政“新作为”,助力汽车产业快速复苏

受疫情和“缺芯”等多重因素影响,汽车企业产销经营受阻。为助力汽车产业快速复苏,广西税务部门专门成立汽车产业复工复产服务队,通过税收大数据开展税收经济分析,并对经营下滑的汽车企业开展走访调研,听取企业诉求期盼,想方设法帮助企业解决产销链条、融资、用工难等“梗阻”问题。

据了解,汽车产业本地配套率低是困扰广西汽车产业发展壮大的制约因素。近年来,广西税务部门利用税收大数据优势,为上汽通用五菱、东风柳汽等整车制造企业的现有供应商中寻找重合度较高、依赖性较强、购进额较大的区外、国际企业名单,主动共享给地方招商部门实现精准招商。

释放减税“新红利”,助力汽车企业转型升级

“除了出口退税,减免企业社保费政策及减征基本医疗保险费政策落地,预计每月能为企业减轻负担2100万元。大家都说我们这次面对抗疫很‘硬气’,这种‘硬气’的背后是税收给我们带来的‘底气’!”上汽通用五菱股份有限公司税务经理倪小凤说。

2020年初疫情暴发以来,上汽通用五菱股份有限公司产供销链受到较大冲击,企业生产经营面临较大经济压力。为确保企业政策红利应享尽享快享,广西税务部门及时成立落实支持疫情防控和经济社会发展税费优惠政策服务小组,并在柳州市柳南区税务局专门成立汽车制造业服务小分队,主动上门向汽车企业专题宣传解读税费优惠政策,指导汽车企业运用电子税务局线上填报、提交减免和缓缴申请材料。

“每当有新的优惠政策下发,团队便会通过大数据对企业进行实时扫描、精准识别,筛选出符合条件的企业,并第一时间将优惠政策信息传达到企业财务,确保企业应知尽知。”服务小分队队长朱海说。2021年前三季度,广西税务部门累计为汽车制造业新增减税降费11.43亿元,有力促进了汽车企业加快复工复产、转型升级。

创新是汽车产业高质量发展的根本动力,研发费用支出则是汽车产业的重要成本之一。“税务部门积极向我们宣传讲解税收优惠政策,辅导我们在线上完成减免申报,让我们及时享受到研发费用税前加计扣除政策,有效缓解了企业的资金压力,也让我们更有信心加强科技创新和技术储备,提升企业核心竞争力。疫情背景下东风柳汽销售收入仍实现逆势增长”。东风柳汽PV技术中心首席师陈方根说。

为了确保国家研发费用加计扣除政策的有效落实,广西税务部门第一时间通过税收大数据筛选符合享受条件企业,并通过短信、微信等新媒体推送到企业负责人和相关财务人员,尽快让企业知晓和享受政策红利。税收数据显示,仅企业预缴申报可提前享受研发费用加计扣除和提高制造业扣除比例至100%两项税收优惠政策,2021年前三季度累计为134户汽车制造企业加计扣除研发费用33.76亿元,减免税款8.44亿元,相当于增加了企业8亿多的可用资金,极大激发了汽车企业的创新活力。

优化服务“新实招”,助力汽车企业做大做强

“以往我们都是来大厅领票,开展‘非接触式’办税以来,我们改为线上申领,目前总共通过线上申领发票20.48万份,确实感觉到非常方便。”倪小凤说。

为便利办税缴费,广西税务部门通过税收大数据查找汽车制造业密集区和中心点,开展“非接触式”办税试点,推行“3公里15分钟便民办税服务圈”“3分钟接电话15分钟办结”等特色服务项目,切实减轻纳税人缴费人办税成本。

“税务部门将不断完善大企业专业团队‘一对一’服务机制,让税收助力汽车企业做大做强,让‘柳州车’跑得更快、更稳、更远。”柳州市税务局局长孟宗民说。

为破解汽车制造中小企业融资难瓶颈,广西税务部门还与银保监、银行等部门携手合作,通过税收大数据背书,增强企业信用,先后推出“缴税贷”“桂银乐税贷”“桂惠贷”等23款创新业务品种,并与小微担保公司和再担保公司合作,实现“银税互动”贷款风险分担机制,有效提高了中小型汽车零部件企业的贷款额度。今年以来,累计为广西全区汽车制造业企业发放“银税互动”贷款12.64亿元。

获得“银税互动”贷款的柳州旭坤汽车销售有限公司的会计谭静雁说:“这300万的贷款,切实缓解了我们的资金压力,为公司接下来即将开展的项目提供了强有力的支持。”(屈敏)

Copyright © 中国财经新闻网 版权所有 网站备案:渝ICP备

商务合作: 投稿点这里

Top